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进入倒计时,渠首南阳成为最后冲刺的主战场。炎炎烈日下,建设者挥汗如雨,为如期通水日夜奋战。目前,南水北调南阳段总干渠开挖基本成型,全面进入渠道衬砌阶段;分解水污染防治任务,深入开展水质保护行动。 竣工之日不远、通水之时逼近,南阳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南水北调看今朝,千里长渠始南阳。7月29日,市南水北调办主任刘浩安与记者面对面,细细梳理他眼中的“南水北调与南阳”。 刘浩安介绍说,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3条调水线路,总投资近5000亿元,将构建起“四横三纵”的“中华水网”。 与另外两大工程不同的是,中线工程重点解决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工程全长1277公里,从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渠首闸引水,经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自流至北京颐和园团城湖。工程分期实施:一期2013年底主体完工,2014年通水,平均年调水量95亿立方米;二期建成后,年调水量将增至130亿立方米。 “千里长渠始于南阳,是荣光,也是责任。”话至此,刘浩安表情凝重。他说,作为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南阳在整个中线工程建设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区位特征和无可替代的功能定位。说着,他跷起大拇指和小拇指,“6”,指的是南阳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六大特点。 南阳,是中线工程总干渠渠线最长、工程量最大的省辖市。总干渠全长185.5公里,占河南段的四分之一、全线长度的七分之一。总干渠以明渠输水为主,自南向北逐渐变窄,渠首南阳段最宽,平均宽度约135米,最宽处达355米,水深约8.5米至7.5米。总干渠与现有河流、公路、铁路、灌溉渠道交叉工程全部立交,封闭管理。南阳段工程占地11万亩,其中永久用地4.14万亩。 南阳,是中线工程牺牲最大、淹没指标最多的省辖市。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分布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淅川县之间,碧水源(300070,股吧)自长江的最长支流汉江和汉江的最长支流丹江。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水库正常蓄水位将从157米提高至170米,库容将从174.5亿立方米增加到290.5亿立方米,水域面积由745平方公里增至1050平方公里,其中南阳境内扩至506平方公里,占水域总面积的48.2%;淅川县各项淹没实物指标居库区湖北、河南两省6县市区之首,直接经济损失40亿元。 南阳,是中线工程唯一既输送清水又接受调水的省辖市。工程分配南阳水量约10.91亿立方米,其中城镇工业和生活用水4.91亿立方米。南阳段供水配套工程输水线路长180.65公里,设分水口门8个,规划向市中心城区及邓州、新野、镇平、唐河、社旗、方城6座县城和邓州赵集镇移民安置区的17座水厂供水。 南阳,是河南省唯一既迁出移民又安置移民的省辖市。淅川迁出丹江口库区移民16.5万人,南阳集中安置10万余人,涉及邓州、唐河、社旗、新野、宛城、卧龙、淅川等7个县市区65个乡镇;新乡、郑州、许昌、漯河、平顶山5市18个县市区安置移民6万余人。 南阳,是河南省生态建设、保护水质任务最重的省辖市。包括淅川、西峡、邓州、内乡在内的核心水源区和水源涵养区面积6362平方公里,占丹江口水源区总面积8.8万平方公里的7.23%,占河南省水源区总面积7815平方公里的81.4%。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总面积850平方公里,其中一级保护区59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791平方公里。 同时,南阳是中线工程沿线投资最多的省辖市。境内总投资约355亿元,其中工程主体建设投资约210亿元,库区移民投资约100亿元,生态环境保护投资约25亿元,地方配套工程投资约2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