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毕业那年带着梦想来到陌生城市,找了个简易农租房置办了最便宜的家当就住下来。带着豪情投入工作,后来换了个带独立卫生间的农租房置办了一些坐个人不至于会塌的家具。再工作两年和同事拼在一起租了个离上班近点的小区房,家具是房东提供的虽然陈旧了些但能踏实坐下来对着21寸彩电让生活不再只有黑白。后来有女朋了又再次搬家找到了租金便宜些但需要挤很长时间公交的郊区房,有了过小家家的赶脚。开始习惯了这个城市了,梦想有一天在这个城市能有一个正真属于自己的小家了。结果房价比工资跑快过几条街,我怎么也追不上。梦想开始一点点破灭了。现在我更现实了,学会认输了。我还是处在搬家的途中,看着搬家公司把我碾转在这个城市的行囊从七楼搬到更远的地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 从2013年年初到现在,公积金的新闻不绝于耳,部分城市公积金额度紧张、停贷,部分城市将公积金资金转投保障房建设。据传烟草公司高管公积金每月入账1.8万元,最近一些城市更是提及大病提取公积金。公积金这个词可以说是2013年最受关注的楼市关键字。为什么这么多人关注公积金政策? 首先我们来看公积金的来源,与其他社保等政策不一样的是,公积金的来源可以说全部是职工的工资。一半是职工的工资扣减,一半是单位为职工缴纳的另外一种工资形式。 公积金是在90年代房改缺钱背景下建立的制度,初衷是通过建立强制性、互助性的基金,服务于住房保障的目标,但发展几十年来,这一制度明显已经违背初衷。 公积金成了补贴高收入人群的购房工具因为公积金是工资的一种形式,所以就存在了高低之分,部分事业单位的公积金远高于普通职工。而当下房价又非常高,以北京为例,一般公积金贷款最高只能贷款80万,按照公积金首付要求,首付30%,也就是首付起码需要30—40万,才能用公积金贷款购买120万左右的房产。 现实情况是目前北京基本不太可能买到120万的房产,这就从事实上要求公积金贷款的首付非常高。最简单的例子,如果现在要买一套北京六环边的刚需住宅,总价200万的话,如果是公积金贷款,首付需要120万。而对于很多低收入人群来讲,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就导致了能够用公积金贷款的人反而是高收入人群,公积金的确成了补贴高收入人群的购房工具。 住房公积金的理想状态是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资金池,可以说是职工购房互助基金,虽然职工只能提取自己和单位给自己缴纳的额度,但职工可以在购房的过程中享受相当于商业贷款七折的利率优惠。 以现在商业贷款的基准利率和公积金贷款利率对比,同样贷款80万30年。商业贷款的利息为102.98万,而公积金贷款的利息则是65.9万,利息差高达37万。每月相差超过1000元。 买房的机会并不是人人有份,因此提取现金、享受低息贷款的好处,主要由买得起房的中高收入人群得到,而由此产生的成本,则通过多数缴存者的资产缩水来分担。这项本应起到为中低收入者“托底”作用的保障性社会制度,在现实中往往异化成了“穷人补贴富人”的单向补贴。
公积金应该给低收入人群更多利用的机会公积金的来源中全部是职工的工资,而且从目前的存量看,大部分中高收入人群基本已经提取,反而是中低收入人群因为未购房,缺乏其他提取渠道,成为了目前公积金存量的最主要来源。 公积金的相关政府部门可以说只是受职工委托管理,那么公积金就必须应该为所有缴存公积金的职工服务。 从目前很多城市的公积金提取规则看,虽然在购房之外,都提及了可以通过租房提取,但现实是,部分普通职工虽然是租房居住,但现实是一般房租都是不含税费的,如果需要提取公积金,首先需求租房人自己缴纳税费,而且即使是税费由租房者支付,很多房主也并不愿意配合纳税。 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公积金虽然缴存额比较少,但也是工资中的很大一部分,但现实是目前公积金不仅提取难,而且收益率非常低。目前当年缴存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年利率0.4%,上年结转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年利率2.85%。可以说低于通货膨胀率。所以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公积金相当于是在贬值。非常低的收益率也就导致很多人想了很多办法提取公积金。现在余额宝收益都能接近5%的情况下,如果公积金不解决低收益的问题,就很难限制大街小巷张贴的各种代办公积金提取的小广告。
大街上几乎随处可见的代办公积金提取的小广告 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发展几十年后,已经应该做出重大制度调整了,应该对中低收入人群做定向的扶持,公积金制度既可以学习德国等国家的合作建房,以住房合作社等形式,给缴纳公积金的低收入人群改善居住条件,也可以在大病提取等方面做更多尝试。 如果不能互助,公积金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