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2-1-5
- 最后登录
- 2012-1-9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23
- 精华
- 0
- 帖子
- 17

|
据我国六城市居民中调查,颅内肿瘤患病率为32/10万,一项世界性的统计为40/10万。说明颅内肿瘤的发病率并不低,值得重视。就全身肿瘤的发病率而论,脑瘤居第五位(6.31%),仅低于胃、子宫、乳腺、食道肿瘤。在成人,脑瘤占全身肿瘤总数的2%,儿童期脑瘤在全身各部位肿瘤中所占比率相对较多,占全身肿瘤的7%。
脑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成人多见。婴幼儿与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皆较少。一般发病与性别无大的差异,但个别肿瘤与性别有关。肿瘤发生的部位,幕上者多于幕下,二者发病率之比约为3:1。幕上的脑瘤位于额叶、颞叶者居多,幕下者多见于小脑半球与蚓部,四脑室、桥脑小脑角。
一、脑瘤病因
现代医学对脑瘤的病因尚不甚明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有:
1、先天性及遗传因素
某些神经系统肿瘤似与遗传无关,如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血管网状细胞瘤。这些肿瘤常在一个家族中的几代人出现。胚胎原始细胞的异位是颅内肿瘤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如颅咽管瘤、脊索瘤、皮样囊肿、上皮样囊肿及畸胎瘤。
颅咽管瘤是颅咽管的残余遗留在颅内而形成的。脊索瘤则来自脊索残余。上皮样囊肿及皮样囊肿来自皮肤组织,而畸胎瘤则来自多种胚胎组织的残余。
2、物理因素
① 创伤:一般认为,创伤可引起脑、脑膜瘢痕组织间变而成为肿瘤。② 射线:研究发现,放射区域的细胞突变是肿瘤形成的基础。此类肿瘤以恶性为多。颅内肿瘤手术后行放射治疗,若干年后可能在照射区发生纤维肉瘤或脑膜瘤。
3、化学因素
近年来认为致癌物甲基胆葱及甲基业硝脲或乙基亚硝脲口服或静注都可致脑胶质瘤,病毒病因,国外一些学者用某些病毒能在多种动物身上诱发小本瘤,但在人身上未能证实。
4、生物学因素:常见的致瘤病毒有腺病毒、肉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病毒、核糖核酸病毒、多瘤病毒及猴空泡病毒等。这些病毒可诱发脑膜瘤、松果体瘤、肉瘤、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和髓母细胞瘤等。病毒的致瘤机制是它们进入细胞后,在胞核内合成DNA时(即细胞的S期),迅速地依附并改变染色体的基因特性,使细胞增殖与分裂功能发生畸变而形成肿瘤。
5、长期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体质酸化,人体整体的机能下降,引起肾虚,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进而引起上焦代谢循环变慢,阻塞脑动脉,血气凝滞。这时一些脑部寄生虫,病毒就大量繁殖,造成脑部严重损伤。
6、脑组织液酸化,脑细胞处于酸性体液中,进而形成脑细宝溶氧量下降,造成细胞的活性下降,代谢循环减慢,下降到正常值的65%时,正常细胞就无法生存,但也有不惜改变染色体采取主动变异的细胞,细胞的表型发生改变,肿瘤性状得以表达,这些细胞迅速扩增,从而形成真正的肿瘤实体。
|
|